2019年10月15号 作者:小哈
摘要:机器人教育与编程教育的4个区别
机器人教育:机器人教育需要软硬件结合,注重多学科的综合运用,需要融汇贯通多门类知识,如物理、数学、生物、历史等,涉及的范围广,对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,机器人教育在特定年龄,会加入编程教学。
编程教育:纯软件教学,注重编程的逻辑能力训练,对于孩子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要求高。
国内大部分创客机器人,主要分为两类:一类是对智能编程机器人套件内的特制零件材料的组装搭建,比较流行的有VEX、乐高、中鸣等智能机器人平台;另一类是开源硬件平台结合电子元器件等零件进行DIY拼搭,比较流行的有PicoBoard、Arduino、Micro:bit等开源硬件平台。人形机器人又称仿人机器人,人形机器人可以随音乐起舞,可以行走、起卧,可以进行武术表演、翻跟头等杂技以及各种奥运竞赛动作。
一般人形机器人还配有设计优良的控制系统,通过自身智能编程软件便能自动完成整套动作。
编程教育:编程教育是以编程语言的学习与计算思维的培养为目的,需要将模块一层层剥开,学习核心的逻辑、算法、语法和结构。编程学习能够帮助青少年培养计算思维和逻辑思维方式:计算思维是指,人们在理解事物、解决问题时,能够以计算机科学概念、逻辑还有算法来理解、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;比较流行的编程教育:C语言、Scratch语言、Python语言。
机器人教育:机器人教育主要培养孩子的动手搭建能力、创造能力,偏重于工程思维的学习与实践,其中涉及到让机器人动起来和完成指令的编程应用,趣味性较强,对孩子综合能力有了较全面的培养。
编程教育:编程教育可以通过可视化图形编程、代码编程和机器人编程。编程学习能够帮助青少年掌握一门新的语言工具:代码,它是计算机世界的核心语言,就像书写文字一样,是人类用以表达的媒介。编程教育就像是学习这门新的语言,帮助学生搭建起与机器沟通的桥梁,用新的思维方式分析、解决问题。
在机器人教育中,以发展孩子21世纪4C必备技能为主:即创新与创造能力、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、交流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。比如机器人硬件的连接就非常强调动手能力,经过反复练习,比如可以让一个5-7岁的孩子也能很熟练的拼装机器人,搭建一些较复杂的机械结构体。
在编程教育中,以开发孩子的计算思维为核心,让孩子通过编程课程学习得到锻炼和培养,提升孩子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,让孩子能利用科学、数学、艺术等多方面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。通过编程教育学习能够教会孩子如何更好的进行思考,综合提高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竞争力。
机器人编程机器人编程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组装、搭建和编写程序运行机器人。课程的内容由硬件知识和编程知识两部分组成,硬件知识和编程知识同样重要。硬件知识主要是物理学当中的简单机械原理、电子电路和电机方面的知识。而编程是如何让机器人按照既定的设计有效地运作起来。
机器人学习的编程和搭建是一个系统,缺一不可,学习重点是机器人和程序的协调性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,机器人的开发者也不再局限于专业人士,再加上机器人操作有趣容易上手,很多小朋友都加入了学习机器人编程的行列,这也是哈工科教少儿机器人编程教育的发源故事
哈工科教少儿机器人编程创始人雷深皓:4年前,我决定让7岁的儿子学习编程。
在进行了7家机构的线上/线下试听课后,我发现:线上课,孩子需要长时间面对电脑;线下课,枯燥且不成体系……
再三比较思考后,我决定自己来教授儿子编程,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,我找来自己的学弟——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一等奖,将编程与拼插机器人相结合。学习过程中儿子始终非常投入且乐于将自己的作品带去学校展示,吸引了不少同学来我家学习……令我意外的是,学习仅6个月后,他们竟然陆续获得了北京市科技创新一等奖、全国科技创新一等奖、青少年科技创新北京市市长奖等多项大奖。这让我意识到我们的教育方式不仅孩子们非常喜欢,还很有效。于是,我和学弟组建了专业团队,开始专注于“少儿拼插(strong)机器人编程”课程的研发与实践。
3年来,我们为15个省,超过100所小学提供了少儿拼插机器人编程课程,获得校方与学生的一致好评。
未来,我们将为更多学校和孩子提供更多孩子喜欢且有效的课程与产品。